<code id="tnixh"></code>
        1. <th id="tnixh"><video id="tnixh"></video></th>
          <object id="tnixh"></object>
          <th id="tnixh"><option id="tnixh"></option></th>
          <object id="tnixh"></object>
          獨家

          河北省“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615
          0
          2021-09-06
          簡介
          一、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一)“十三五”時期循環經濟發展成效二、總體要求(一)總體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三)主要目標三、重點任務(一)加快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1.推行重點產品綠色設計。健全產品綠色設計政策機制,引導企業使用環境友好型原料,推廣易拆解、易分類、四、重大工程與行動(一)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工程(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工程(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提質行動(八)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推進行動五、加強組織保障1河北省“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發展循環經濟是加快構建我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對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深入推進我省循環經濟發展,貫徹落實《循環經濟促進法》和《河北省發展循環經濟條例》要求,制定本規劃。一、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一)“十三五”時期循環經濟發展成效“十三五”以來,我省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的有效抓手,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頒

          文檔內容部分截取

          一、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一)“十三五”時期循環經濟發展成效二、總體要求(一)總體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三)主要目標三、重點任務(一)加快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1.推行重點產品綠色設計。健全產品綠色設計政策機制,引導企業使用環境友好型原料,推廣易拆解、易分類、四、重大工程與行動(一)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工程(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工程(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提質行動(八)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推進行動五、加強組織保障1河北省“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發展循環經濟是加快構建我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對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深入推進我省循環經濟發展,貫徹落實《循環經濟促進法》和《河北省發展循環經濟條例》要求,制定本規劃。一、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一)“十三五”時期循環經濟發展成效“十三五”以來,我省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的有效抓手,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頒布《河北省發展循環經濟條例》;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推進計劃,推動75%以上的國家級和50%以上的省級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233家、綠色園區15家;建設2個“城市礦產”示范基地、2個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和1個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2020年,全省主要資源產出率比2015年提高約1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源消耗比2015年降低21.3%,單位GDP用水量累計降低27.2%。2020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7%以上,大宗固廢綜合利用處置率達95%,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50%。再生資源利用能力顯著增強。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成為推進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重要支2撐。(二)“十四五”時期面臨形勢從國際看,一方面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成為全球共識,世界主要經濟體普遍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破解資源環境約束、應對氣候變化、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基本路徑。另一方面世界格局深刻調整,國際資源供應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加,對我國資源安全造成重大挑戰。從國內看,我國提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和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戰略目標,既是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重要契機,也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節約循環利用的重大機遇。另一方面,我國一些主要資源對外依存度高,供需矛盾突出,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總體上仍然不高,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產生活方式尚未根本扭轉,資源安全面臨較大壓力。從省內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工作,頒布實施《河北省節約用水條例》《關于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綜合施策,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同時,我省水資源嚴重短缺,能源、鐵礦石等高度依賴省外調入,資源產出效率不高,單位GDP能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0%;碳排放強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兩倍以上;減污降碳任務艱巨。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資源利用水平的需求十分迫切,且空間巨大??傮w來看,“十四五”時期我省循環經濟發展面臨重大3機遇和緊迫需求,必須搶抓機遇、主動作為,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努力開創循環經濟發展新格局,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有力支撐。二、總體要求(一)總體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以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為核心,以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為主線,建立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資源循環利用的協同減碳作用,加快推進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綠色循環發展,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資源保障。構建循環經濟發展新格局,走出一條具有河北特色的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二)工作原則——堅持系統推進,重點突破。全面推進工業、農業、社會領域循環發展,以再利用、資源化為重點,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提高重點行業、重點領域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體系,強化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獔猿謫栴}導向,補齊短板。聚焦發展循環經濟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圍繞構建完善的循環經濟發展體系,加4快完善循環經濟法規政策、標準和統計評價體系,健全循環發展長效促進機制,推動循環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獔猿终龑?,市場主導。積極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快完善循環經濟發展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導向作用,企業的主體作用,普及循環發展理念,強化企業和社會公眾在循環發展方面的主體地位,增強循環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獔猿謩撔买寗?,科技引領。大力推進創新發展,深入推動技術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形成各具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大科技對循環發展的支撐作用,突破循環鏈接關鍵技術和廢舊資源利用關鍵技術,拓展循環發展領域。(三)主要目標到2025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基本形成,重點行業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基本建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形成較大規模,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循環經濟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到2025年,主要資源產出率比2020年提高約20%,單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別降低15%左右,新增大宗固廢綜合利用處置率達到95%;強制分類區域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主要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量提升10%以上,基本實現農5作物秸稈全面綜合利用、廢舊農膜全回收。三、重點任務(一)加快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1.推行重點產品綠色設計。健全產品綠色設計政策機制,引導企業使用環境友好型原料,推廣易拆解、易分類、易回收的產品設計方案,提高再生原料的替代使用比例,推動包裝和包裝印刷的減量化。以鋼鐵、化工、水泥、玻璃等行業為重點,推動制造業綠色升級。加快綠色設計和綠色制造一體化集成,推動綠色關鍵工藝系統集成應用,開發60項綠色設計產品,創建200家省級以上綠色工廠。2.推動重點行業清潔生產。依法在“雙超雙有高耗能”行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提升清潔生產等級,引導其他行業自愿開展審核。進一步規范清潔生產審核行為,提高清潔生產審核質量。推動石化、化工、焦化、水泥等重點行業“一行一策”制定清潔生產改造提升計劃。加快清潔生產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與標準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差異化獎懲機制,探索開展工業園區和行業清潔生產整體審核試點示范工作。2022年底前完成全省年產危廢量100噸及以上的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3.推動園區循環化發展。優化園區空間格局,大力推動產業園區循環式發展,完善園區產業共生體系。加快建立園區用能管理平臺和統計監測體系,優化用能結構,加大節能改造力度,推動園區低碳發展。建立園區物質流管理服務平6臺,深化副產物交換利用、余熱余壓梯級利用和水資源循環利用,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全面提高園區資源產出率。深入開展園區污染物第三方治理,建立市場化運營、按效付費新機制,推動園區綠色發展,鼓勵爭創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到2025年,創建綠色園區20家。4.加強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加強對低品位礦、共伴生礦、難選冶礦、尾礦等的綜合利用,推進有價組分高效提取利用。進一步提高粉煤灰、煤矸石、冶金渣、工業副產石膏、建筑垃圾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水平,擴大在生態修復、綠色開采、綠色建材、交通工程等領域的利用規模。加強尾礦、共伴生礦、鋼渣等復雜難用工業固廢規?;眉夹g研發。推動礦井水用于礦區補充水源和周邊地區生產、生態用水。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廢綜合利用處置率達到95%以上。5.全面推進產城循環鏈接。大力推動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鼓勵利用水泥窯、鋼鐵窯爐等生產系統協同處置城市污泥、生活垃圾等城市典型固廢,推動協同處置設施納入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管理,保障設施持續穩定運行,加快健全市場化收費運行機制。構建產業和城市廢水交換利用體系,推動工業和城市再生水交換利用,降低新鮮水取用量。探索工業企業與供熱公司的市場化合作機制,將余熱供暖作為城市供暖的重要熱源補充。(二)加快完善循環型農業體系1.完善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體系。持續推進秸稈綜合7利用,以整縣推進方式開展秸稈綜合利用示范縣建設。堅持農用優先,加大秸稈還田力度。完善秸稈收儲運體系,支持秸稈離田產業化應用,建設秸稈沼氣、秸稈氣化和熱電聯產項目,擴大秸稈清潔能源利用規模,鼓勵秸稈制板材、纖維等高值化利用方式。在畜禽養殖密集區建設集中資源化利用設施,打通種養循環堵點,采取就地還田、生產有機肥、生產沼氣和生物天然氣等方式,提高畜禽糞污的資源化利用水平。鼓勵利用次小薪材、林業“三剩物”生產復合板材、栽培食用菌。到2025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秸稈基本實現農作物全面綜合利用。2.建設完善廢舊農資回收利用體系。加強地膜新國標執行力度,推廣使用0.01毫米以上標準地膜。引導廣大農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用物資企業、廢舊物資回收企業多元參與,推動地膜機械化撿拾、專業化回收和資源化利用,分區域、分作物推進地膜殘留污染治理。以村鎮為單位,加強區域廢舊農藥瓶、廢舊灌溉器材、廢舊漁網、廢舊農機具等農用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建設,合理布局建設區域性廢舊農用物資集中處置利用設施,提高資源化利用水平。到2025年,廢舊農膜基本實現回收。3.推行循環型農業發展模式。圍繞定州、藁城、平泉等農業主產區,優化種植業與養殖業空間布局,推動種養殖規模匹配與高效銜接,依托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推廣畜禽、魚、糧、菜、果協同8發展模式,引導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一體化發展。構建林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推廣林上、林間、林下立體開發產業模式。構建跨企業、跨農戶的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加快涿州、永清、饒陽等農業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建設美麗農場、美麗牧場、美麗林場、美麗漁場,促進農業與工業、旅游、健康養老等產業融合發展。到2025年,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000家。(三)大力推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1.完善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合理布局建設“交投點、中轉站、分揀中心”三級回收體系,推進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廢舊物資回收車輛納入城市運行保障車輛管理范疇,確保合理路權。整合規范廢舊物資回收網點,規范回收行為,鼓勵以城市為單位實施企業化運營管理,提升廢舊物資回收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鼓勵再生資源回收龍頭企業建立信息平臺,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推廣智能回收終端,培育新型回收模式。爭創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1-2個。2.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依托國家“城市礦產”基地、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引導相關企業集聚發展,推動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規范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舊輪胎、廢舊手機、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管理,提高廢舊物資加工利用技術裝備水平。加快9建立再生原材料推廣使用制度,拓展再生原材料市場應用渠道,鼓勵生產企業利用再生資源替代原生資源,構筑新的戰略資源安全保障新格局。到2025年,主要品種再生資源回收總量提升10%以上。3.大力發展二手商品市場。建立完善二手車、二手家電、二手手機等二手商品鑒定、評估、分級標準,規范二手商品交易秩序。推動線下實體二手商品市場規范建設和運營,鼓勵建設集中規范的“跳蚤市場”。積極培育區域二手商品交易平臺,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和信用評價機制,規范二手商品在線交易行為。規范建設二手車等二手商品交易市場,鼓勵在各類各級學校設置舊書分享角、分享日,促進舊書交換使用。鼓勵社區定期組織二手商品交易活動,促進居民家庭閑置物品交易和流通。4.推動再制造產業規?;l展。加快建立完善覆蓋京津冀、輻射東北、華北的再制造舊件回收體系,擴大舊件來源。依托國家示范基地和示范企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推廣應用無損檢測、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再制造共性關鍵技術,提升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文辦設備等再制造水平。創新再制造產業發展模式,結合工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大力推廣工業裝備再制造,鼓勵企業在售后服務體系中應用再制造產品,支持專業化再制造服務企業與鋼鐵、冶金、化工、機械等制造企業合作,提供定制化再制造服務,培育壯大再制造專業服務龍頭企業。支持在自貿試驗區探索開展10航空、數控機床、通信設備等保稅維修和再制造復出口業務。5.提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推廣石家莊、邯鄲市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典型經驗做法,提高利用建筑廢棄物生產建筑骨料、低標號商品混凝土、墻體材料、鋪裝材料以及其他新型建筑材料的規模與水平。綜合考慮建筑垃圾產生量、運輸半徑、環境保護等因素,合理規劃布局,在各地級市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設施建設,盡快形成與城市發展相匹配的消納處理能力。重點培育一批技術裝備先進、能源消耗低、環保安全達標、資源化利用程度高的骨干企業,整合拆除、運輸、處置和利用等產業鏈,提高產業集中度。到2025年,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60%以上。(四)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1.大力倡導綠色消費。完善節能家電、節水器具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機制;鼓勵消費者購買綠色標志產品。完善綠色采購制度,提高政府綠色產品采購比例。實施垃圾分類,規范垃圾投放行為。有序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加快完善全社會綠色物流和配送體系,積極推廣可循環包裝和物流配送器具。到2025年設區市、雄安新區、張家口市崇禮區、廊坊北三縣、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類和處理系統。2.大力推廣綠色低碳建筑。大力推廣綠色建材,提高供給水平;加快發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推廣應用裝配式裝修,努力提升建筑裝備制造業發展水平,推動建筑工業提質增
          展開
          收起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

          引用:

          評論:

          亚洲无码一本无码专区
                <code id="tnixh"></code>
              1. <th id="tnixh"><video id="tnixh"></video></th>
                <object id="tnixh"></object>
                <th id="tnixh"><option id="tnixh"></option></th>
                <object id="tnixh"></object>